本報記者 欒姍 曾鳴
財政票據從“紙質時代”邁向“無紙化時代”,河南財政依次打通“信息鏈、民生鏈、應用鏈”,一“數”求多效的改革經驗,在財政部日前召開的全面深化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培訓班上,作為全國先進典型進行了改革經驗交流。
相比浙江、福建等省份,河南既不是改革試點地區,也沒有改革試點單位,緣何能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實現后發趕超、直道沖刺?省財政廳非稅局局長王寶林說,做法是將數字化思維貫穿信息平臺、民生便利、政務服務的財政票據工作全鏈條,實現全區域、全領域、全票種覆蓋。
信息鏈,制定標準化流程。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就目前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情。但在3年前,我省實施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初期,面對堆積如山的票據和“煙囪林立”的數據,著實要費一番功夫。當時首要的工作是制定標準化流程,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系統的互信互認。
啟用全國統一版本的14種財政電子票據和機打票據式樣,搭建全省統一電子票據公共服務平臺與河南省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河南在財政電子票據開具、管理、報銷入賬全流程再造中,講得好“普通話”,也聽得懂“地方腔”。
民生鏈,抓住關鍵性領域。
“太方便了!不用到窗口排隊開票。”河南省人民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樊秀華通過手機交費成功后,打開電子票夾,一張電子票據自動生成。相比發票,許多人對財政票據還不熟悉。實際上,醫院就醫交費、高校學生交納學費、慈善捐款、交納訴訟費等,都需要取得財政票據。
2020年,省財政廳本著“先試點后推廣、省本級先行一步”的工作思路,在醫療、教育等關鍵性領域打響“頭炮”,其用票量占總量的80%以上,再逐步擴大到社會團體、慈善組織等所有用票單位。省財政廳非稅局副局長夏寒說,選擇群眾關切度高、痛感強的關鍵性領域,有利于加快部門間密切合作,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
截至目前,我省累計開出財政電子票據3.34億張,開票金額1.34萬億元,開票量逐年大幅度增長,基本代替了紙質票據。“過去醫院里專門設‘賬房’存放票據,如今是有‘賬’沒有‘房’。”河南省人民醫院財務部副主任史曉川說。
應用鏈,增強便利化程度。
財政電子票據具有紙質票據同樣的法律地位和權益,并且憑借“秒開票、隨時查、報銷快”的優勢,切實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
“在異地或者非工作時段,當事人也能完成交費,電子票據可以自行打印,指尖辦事十分便捷。”河南福潤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昆稱贊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業務流程。以往,當事人交納訴訟費要跑到法院;現在,通過手機即可完成訴訟費交納、電子票據領取和查驗等訴訟事務,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如今在河南,省市縣鄉四級用票單位實現了線上開票,僅財政票據印刷費一項,每年就節省3300萬元。
票據雖小,一頭連著群眾辦事,一頭連著政府治理。鄭州大學商學院財政學系副教授陳力朋說,紙票變電票,解決了海量票據存根無法全面監管核銷等管理滯后問題,實現了實時獲取收費信息,規范了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是河南財政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探索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rayonscraft.com/showinfo-188-27717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