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說 ID:bjrbplb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雖然經濟增速比2014年回落0.4個百分點,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就業、居民收入和物價水平保持穩定。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復雜局面下,能取得這樣的增長成績來之不易。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和積極的變化,發展動力轉換加快推進,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內外輿論都在解讀,中國經濟為什么“風景這邊獨好”?
在公道君看來,這份成績單里面有鮮明的習式特點,各項經濟指標的呈現與習大大的經濟思想不謀而合。在習大大關于經濟工作方面的論述中,政治經濟學是一個高頻詞。今天,公道君(ID:bjrbplb)就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總書記的政治經濟學。(更多精彩內容歡迎下載長安街知事APP)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論述,對此進行了界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
此處,總書記舉了8個例子,前兩個為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與江澤民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其余六個理論成果則由總書記本人提出。
如果我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視為一部巨著的話,被“點名”的六大理論成果就應算作“習近平政治經濟學”這一章的核心內容。而這,也正是中國近些年來發展的“指揮棒”。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重溫一下總書記的相關論述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實踐必須有科學的發展理念來引領。
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順應時代潮流、厚植發展優勢的戰略抉擇,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版的發展經濟學最新理論成果,不僅解決中國的發展道路問題,也為21世紀全球南方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知識和理念,必將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還不是一個高度成熟、法治完備、充分競爭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針對圍繞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激烈辯論,總書記從中國具體實踐出發,結合唯物辯證法的視角,提出了“兩手”論。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上,習近平指出,“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
我們既不能因為存在這些缺陷而放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也不能對此自由放任,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作為東方巨人,的確需要“兩只手”,即“看得見的政府手”和“看不見的市場之手”。二者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要統籌把握、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協同發力,要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發所長。
《周易·系辭下》中有句流傳甚廣的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實際上,這也是政治經濟學的辯證法。下行壓力之下,怎樣看待經濟增長?
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中國不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談了對經濟增長率的看法:“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是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經濟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2014年5月,習近平考察河南時首次提出新常態的判斷。同年12月,他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經濟新常態四大特點: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他明確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對我國邁向更高級發展階段的理論指南。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如果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201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就當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強調,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要著力做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多依靠產業化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增長點。
我國的新四化不是走老路,而是走具有中國特色協調發展的新型道路。我國的新四化要重視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要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必然要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同時,改革要求開放,開放促進改革。擴大開放不能放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地進行經濟合作。
2012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創建新的競爭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在各種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都曾談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站在“兩個市場”的高度,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
2015年9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體制改革這個核心,堅持內外統籌、破立結合,堅決破除一切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制度安排。”
“十三五”期間的開放是全面開放、深度開放,是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放,是對內、對外同步雙向的開放。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要打開大門搞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動。各國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在發言中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三年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宗旨,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3年至2015年,他在海南、云南、陜西等地調研時多次論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定下了重在“全面”的基調。
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發展的首要原則,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因此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基本公共服務有關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實現“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更好地發揮人民發展規劃的應有作用。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rayonscraft.com/showinfo-263-3137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