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小說家古龍去世。當時武俠小說家有三位頂級的大師,分別是金庸、古龍、梁羽生,在這三位大師中,大家一般都認為梁羽生先生比較知識分子化,他比較講究考據,過于拘泥歷史,不搞天馬行空;金庸先生把歷史和故事結合得比較好,把一些歷史事實進行了適當的演繹;最天馬行空的就要屬古龍先生,古龍先生寫的小說根本就說不清朝代,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講的是哪朝哪代的故事,也不知道這故事是從哪里來的。古龍先生寫的武功也不講究什么派系,根本不分什么少林、武當,出來一位就身懷絕技,這武打也不講究什么細節、不講究什么套路,就是快,快得都看不清套數。古龍先生當年的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的,還真是沒有金庸先生的多,我覺得這里面有以下兩個重要的原因。
先說第一個原因。當年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寫的小說都是連載,那個時候的香港是一個節奏非??斓氖忻裆鐣?,不可能養著一大批知識分子,養著一堆社會精英,讓你們慢慢去寫,然后大家慢慢去看。當時的香港社會是每個人都在打拼、奮斗,大家都生活在快節奏、緊張的狀態下,所以當時的小說家為了適應那個時代,也必須是快節奏地寫作,每天寫一千字,然后在報紙上連載。
金庸先生當年就是在報紙上連載了十多部小說,之后他又用了好多年的時間,把這些小說重新整理,因為連載的時候很多東西都寫得不連貫,也可能把前面寫的東西給忘了,本來前面寫一個伏筆,后面就沒起這個勾兒。人物的描寫也是,金庸的小說中人物眾多,一會兒多出一個這樣的人物,一會兒多出一個那樣的人物,甚至有時候金庸出差了還得由別人代寫,倪匡就替金庸先生寫過小說。所以后來在結集出版時,金庸先生就花大量的時間把所有的小說都整理了一遍,但古龍先生沒有,古龍先生還沒來得及把這些連載小說綜合起來重新整理就去世了。
當年古龍先生的生活方式也像一個真正的大俠似的,每天都是狂歌縱酒。關于古龍的生活方式我聽很多人都講過,包括洪金寶大哥。當年洪金寶大哥跟我一起拍電影,他在我導演的電影《大武生》中做動作導演,他就說:“我們武行的人看見古龍都害怕,武行兄弟一般都很能喝酒,很厲害,但是古龍先生是用超大杯子的威士忌整杯整杯地干,像喝啤酒一樣干威士忌。”古龍先生最后還酗酒,結果把身體徹底給搞垮了,以至于他去世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把這些連載的,其實有很多東西都不連貫的小說,像金庸先生那樣完整地整理一遍。所以這些小說情節、內容的不連貫也導致他的作品在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就吃了很多虧。
第二個原因就是關于武打動作的細節描寫。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那些武打套路的描寫都非常細致,按照當時電影、電視劇拍攝的技術條件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像吊威亞等。但是古龍先生描寫的那些武功太過神奇,經常就是一個字“快”,以至于快到什么動作都沒看見,就完了。按照當時的拍攝技術,只能吊威亞,吊威亞的動作就沒法快,所以就沒法拍。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電影技術發展到今天,高科技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應用在電影中,什么樣的電影特技都可以做了,所以從這幾年開始,大家連續看到大批古龍先生的作品再次被改編搬上銀幕。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三部古龍先生的作品被拍成了電視劇,就是著名的《楚留香》和《絕代雙驕》,現在大量的作品,包括我自己很喜歡的《圓月彎刀》等,都可以被拍成電影了,我非常期待。
我個人也在跟電影公司請纓要來拍一部古龍的戲,因為我真的非常喜歡古龍先生,我個人對古龍先生的喜愛超過了金庸先生。我覺得金庸先生的小說過于商業化、過于市場化,始終保持著商業小說的那種傳統。在金庸的小說中如果說女人那就一定要從一而終,而且女人個個都是冰清玉潔;如果講男人也要集各種美德于一身。所以金庸先生的14 部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全都是為這個男人生、為這個男人死,一生就只愛這一個男人,而且個個都守身如玉。只有一個小龍女,在昏迷的情況下失了貞潔,結果還受到那么大的懲罰,十幾年也沒能再見到自己的愛人楊過。而古龍先生的小說其實比金庸先生的小說更文學化,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更像人,那里邊的男男女女不但都有七情六欲,而且人物的性格特點更鮮明,就是在一個人群中有人很花心,有人很浪蕩,有人很淫蕩,有人很忠誠……我覺得古龍先生筆下的這些人物,更符合我們現代的文學或者藝術所講的,能更深入到人心的潛意識當中。所以從文學意義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古龍先生比金庸先生可能更好一點兒,這是我個人的理解。紀念古龍先生!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rayonscraft.com/showinfo-33-3038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